Friday, November 25, 2022

神叫什麽名?


20年前在檢查翻譯的時候,有民族翻譯員問,傳統使用英語拼音的“Jehovah”需要改為“Yahweh”嗎?我說如果改了就跟你們國家語言的翻譯本不同,也跟周邊民族譯本不一樣,你們不怕其他教會說你們是異端,也是可以考慮改動的。結果他們保持原來的稱呼。

 

環球聖經公會在十月初舉辦了一個活動,稱為“全球起動為神譯名”[1]。按舉辦機構介紹,這活動是想知道“神的名”在舊約,信徒對譯名有什麽偏好;也讓信徒知道“神的名”在翻譯方面的問題;更讓參加者上一課普及神學教育。這活動參加的人超過1000人,來自香港、東南亞、北美、澳洲等比較多華人的地方。

 

活動參加者需要在機構提供的三個譯名中選擇喜歡的,其中有“耶和華”、“上主”和“雅威”。在選擇的時候,機構也提供這些譯名的背景說明,讓參加者能夠在明白背景下作出選擇。選擇的結果是54%“耶和華”;20%“上主”;15%“雅威”;還有11%有其他建議。

 

活動雖然已經結束,但筆者也想借這塊天地,在活動機構提供的各譯名說明外,再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,讓有興趣想多理解的朋友多一點參考。

 

首先從翻譯名字角度理解。一個名字要從源語翻譯到譯入語,基本有兩種考慮,是音譯?抑或意譯?比如漢語譯名“約翰”,它是音譯,是從希臘文Ioannes來的,非英語音譯,所以從英語是拼不出來的。名字意譯是不容易的,不過馮象有過這樣的嘗試,他將摩西的妻子,漢語一般翻譯為“西坡拉”的改為“雀娘”,因為這名意思是“嬌小敏捷”[2]。假如要將聖經人名每個意譯,現實一點來說是不可能的。另外,華人名字連姓帶名,有四個字出現如“斯琴高娃”是不常見的,所以超出四字的名一般都不是漢人。翻譯漢語名字最好能夠滿足下面幾方面條件:1. 順耳的。跟一般名字相似,比如姓在前,名在后;儘量不要超過四個字等;2.正面的。動詞或者帶負面的詞如“不”、“動”、“滾”等都避免採用為姓氏。3.避免讀音引起尷尬或者歧義。4.受眾已經熟悉的譯名,比如約翰、彼得等已經常用的,儘量依循。

 

神的名字在希伯來文是“יהוה”(yhwh),當聖殿被毀、猶大國家被滅、人民被虜及語言被取替后,這名字的讀音逐漸消失,原來應該怎麽發音來讀,在兩約時代已經不清楚了。

 

譯名活動提供的其中兩個名稱“耶和華”和“雅威”,原文都是yhwh,其中爭議是讀音問題,是2個母音?還是3個母音。簡單來說,假如接受3母音,一般是指主後6-10世紀,馬所拉學者將希伯來文“主”(AdOnAy)和“神”(ElOhIm)的音標,沿用在yhwh這名上,為要讓人讀這名的時候,讀為“主”,但經過歷代轉化,初心已經改變,后人由拉丁文到德文,將yhwh3母音翻譯成YaHoVaH,即英文Jehovah,也是漢語耶和華的音譯了。

 

至於2母音的yhwh,近代聖經學者將它跟一些融入神名的名字發音比較,比如yahyahuyehu 等,推測出來應該是2母音讀法[3]。此外也有主后2世紀亞歷山大的革利免[4]曾用過“yahweh”這表達,所以近代都倡議用2母音“雅威[5]”,認為比較準確。

 

無論如何,從翻譯來說,準確是非常重要,但不是指發音,是意思準確。在目前無法知道知道yhwh正確發音下,3母音或者2母音論都是推測出來,翻譯成漢語“耶和華”或者“雅威”也並無不可。假如我們用上面提到漢語名字翻譯的條件來看,這兩個名字都能滿意地通過。也許有人會問,用錯了音標,讀錯神的名,這樣會不會犯十戒中“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”(出20:7;申5:11)?這個應該是過分憂慮吧!十戒提到“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是指不尊重、褻瀆神的名。相信神不會因為發音不準確,讀不好他名字,降罪我們,就像外國朋友讀不準我們漢語名字,我們也不會責備他一樣。

 

那麽採用“上主”又如何呢?先理解一下為什麽有“上主”取替yhwh的出現。上面已經提及yhwh加上音標,是為了讀為“主”(上主)。另外七十士譯本,新約時代流通的舊約希臘文聖經,它在yhwh出現時都翻譯為“主”。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避諱,猶太人認為上帝太神聖,不敢去讀他的名,在被虜巴比倫后怕得罪神,慢慢地以“主”取替,所以新約聖經也沒有yhwh的出現,都以“主”替代了。

 

今天有些聖經也依循着這方向翻譯,將有yhwh的翻譯為“上主”(主)。假如翻譯用這方式,是意譯了。不過前面已經指出,名字要意譯相當不易。“上主”是個職稱,好像“老闆”、“經理”等,這樣的意譯用作名字,確實有點古怪。再說,希伯來經文有 הוּא יהוה (主+yhwh),即“主”和“yhwh”同時出現,《現》翻譯為“至高的上主”(創152)。假如接受這樣的翻譯,感覺有點像“至高的老闆”、“最高級的經理”等,沒有將源語有的名字翻譯出來。那麽將“上主”置于翻譯漢語名字的放大鏡下看,這翻譯肯定不能完全滿足上面提到的4個條件。在這些情況下,大家還要選“上主”作取替嗎?也許有人以為從猶太人角度思考聖經問題,是對的、是合神心意的,應該跟從。但不要忘記,就是他們的不明白,他們的固執,結果將耶穌釘在十架上。今天他們的怕,不敢讀神的名,用“主”取替神名字,哪里知道他們走的不是一條歪路呢?

 

名字其實是一個記號,比如交通燈紅色,意思是停,是表達一個信息。假如yhwh是記號,它的讀音是不是準確就不是討論重點,反而能不能反映出記號背後的意思更重要。“耶和華”或者“雅威”都是恰當的漢語名字,只要都明白指的就是舊約聖經的神,用這樣的翻譯問題不大。我相信上帝是仁慈公義的,不會因為讀他名字發音不準確就對呼喊他名的人發怒,何況世上不同的人語音不同,華人方言又多,各地方的發音都不同,如果因為讀音不凖就受上帝刑罰,那麽就太小看上帝的氣度了!

 

譯名改動除了要考慮怎樣翻譯比較好,還要注意傳統習慣。“耶和華”或者“雅威”兩個漢語譯名都恰當,但應該選哪個?也許“耶和華”比較好,因為“耶和華”這名字已經深入華人教會好幾代,不單在聖經,詩歌和屬靈書刊都常用,何況它是超地域性地被使用。這次改名活動最多人選的是“耶和華”,相信不少是因為不想改變。改變必然帶來後果,怕的是沒有想過的後果出現,那麽真的有那麽迫切需要修改嗎?

 

總的來說,中國以及各地華人教會過去都使用《和合本》翻譯的“耶和華”來稱呼神,難道過去錯讀神的名字,沒有神跡、沒有復興、失去了神的祝福嗎?肯定不是,這就說明神的名字讀音不重要,重要的是認識他,尊敬他,遵行他的路。

 

沈老師

 2022冬



[1] 陳肇兆:<請您一起翻譯神的名字>環球天道通訊》 10月號 (2022), 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XoZ4nsAfxDW6wzPvantzTOs5TVuCmGy8/view,擷取25-11-2022

[2] 馮象,2006106.《摩西五經》 香港:牛津.

[3] 詳細討論請參Payne, J. B. (1999). 484 הָוָה. In R. L. Harris, G. L. Archer Jr., & B. K. Waltke (Eds.),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(electronic ed., p. 210). Moody Press.

[4]  Britannica,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. "Yahweh". Encyclopedia Britannica, 20 Sep. 2022, https://www.britannica.com/topic/Yahweh. Accessed 25 November 2022.

[5] 汉语有不同翻譯:雅威、亞衛、耶畏、耶威

Thursday, June 30, 2022

再思關鍵詞


聖經不少關鍵詞,就是含豐富意思的聖經常用詞,這些詞如果翻譯恰當,讀者或者聽眾一聽就明白意思。比如中文“方舟”,原文“teba”是個長方形的盒子,那麼怎麼表達這盒子不單在水上漂浮,也能載人和貨物呢?聰明的翻譯員將“方”佩上“舟”就是一個不錯的搭配翻譯。相信當年聖經翻譯員花上不少時間想出這麼好的詞。假如關鍵詞翻譯稍有偏差,那麼影響就不是一代人了。比如“先知”,原文是“nabi”,中文翻譯為“先知”,讓人一聽就感覺這人有預先知道未來的本領。不過按聖經詞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解釋,“nabi”基本意思是“神的代言人”,即神通過人來說話,內容可以是過去的、現在的,也可以是未來的事,重點不是這人的本領。假如翻譯給人感覺是“未卜先知的人”就跟原來意思有偏差了。

 

在東亞的少數民族,他們在翻譯聖經的時候也常常使用中文聖經作參考。有次我幫忙檢查利未記的時候,內容有不少關於祭祀。一天翻譯員問我“贖罪祭”這詞是不是中文翻譯有錯?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會這樣說呢!翻譯員說:我們理解“贖回”是指人們用錢或者其他東西,將抵押在別人那裡的東西要回來,這叫贖回。但假如我們跟從中文翻譯為“贖罪”,那麼意思就是將放在別人那裡的罪要回來。誰會這麼笨要花代價將罪買回來?翻譯員雖然不是漢人,但他對“贖”這詞的理解是不錯的,這詞根本確實有從抵押中贖回來的含義。按照網上《漢典》[1]的解釋:這詞除了有“換回抵押品”,如“贖金”這意思外,還有“行動抵銷、彌補罪過”如“立功贖罪”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用第二個意思理解,中文表達不再是“贖+X”,而是像“立功贖罪”般,要多加內容才能將意思清楚表達。後來我跟民族翻譯隊決定用“讓人無罪的祭”這意思來翻譯他們的聖經。

 

同樣的問題,中文聖經“贖罪”和“贖罪祭”,這兩個相關的關鍵詞,裡面的“贖”是什麼意思呢?翻譯為“贖罪”準確嗎?原來中文“贖罪”是從希伯來文“kpr”翻譯的,The Brown-Driver-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指出這詞含“遮蓋”、“平息”,“安撫”等,卻沒有抵押贖回的含義。假如中文聖經的理解不是“抵押贖回”,是“彌補罪過”這方向,那麼翻譯就不能採用“贖+X”這種表達,另外在詞的內容上要增加意思,不然讀者自然會誤解為“抵押贖回”的概念。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假如聖經作者要表達“贖回”,希伯來文有“gaal”和“koper”可用,但聖經作者都沒有採用,可見作者想表達的並非這方面。假如接受聖經這詞沒有“贖回”含義,我們卻翻譯為“贖罪”和“贖罪祭”就產生誤導,也許應該像《呂》翻譯為“除罪禮[2]”、“解罪祭[3]”,又或者“平息罪的祭”都是比較可取,也是準確的。

 

關鍵詞是翻譯的挑戰,不一定一次就能定好,好的詞有時候還要經過慢長歲月,徹夜不眠,不少禱告後的結果。一經定下來的關鍵詞,影響是無窮的,無邊際的,也不輕易可以改變。

 

沈老師 2022



[2] 1:4《吕》

[3] 4:3《吕》

 

Sunday, May 30, 2021

龍的傳人是魔鬼後人?

 

不少華人基督徒談龍色變,因為他們認為聖經啓示録129所提到的“龍”是魔鬼,是敵基督,所以華人信主成了基督徒,那麽就不能是龍的傳人。更甚的是有些教會要求信徒將家裡有着龍圖案的物品,不論貴賤,通通都要拿出來毀掉。難怪有人說信耶穌的華人忘本,拋棄了幾千年的華夏文化。為了這個身份問題,其實早有不同教會領袖作出解釋,本文就不再重複,只希望透過翻譯和文化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。

    對於翻譯與文化,特別是中文“龍”的翻譯,Robert Priest“The Chinese Dragon (Long):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Bible Translation on Chinese Christian Identity and Theology”說得最為清楚[1] 。本文重點分享一下Priest的看法,好讓讀者明白每個詞在其語言都含獨特的文化意義,這意義可能在別種語言是沒有的、不同的,甚至是相反的。假如沒有搞清楚一個詞背後所含的意義就採用翻譯,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。

 “龍”只出現在聖經啓示録(12,13,16,20),但這詞在東方和西方的世界都能找到,可所含的意義卻完全不同,也是這種不同,產生了理解的歧義。西方世界的龍是條巨大像蜥蜴的怪獸,有着蝙蝠般的翅膀,口吐火焰,是代表死亡和黑暗。當西方宣教士像馬禮遜等來華翻譯中文聖經時,他們其中參照《英王欽定本》來翻譯,而《英王欽定本》在啓示録將希臘文“drakon”翻譯為英文“dragon”。對於英文“dragon”,帶着西方文化背景的宣教士,除了知道“龍”具有上面提到的特徵外,更重要的是西方理解的龍最後必然被一位英雄好漢殺死,呈現出一副最後勝利的圖像。對於馬禮遜等人,這位殺龍英雄當然就是耶穌。這個文化圖像也正好配合以賽亞先知所說“到那日,耶和華必用他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,刑罰鱷魚就是那曲行的蛇,並殺海中的大魚”(賽27:1)。當來華宣教士發現中國民間也有“龍”,像西方的一條會飛天,身體像蛇的大怪獸,他們覺得這“龍”正好用來翻譯“dragon”。

 但“龍”在中國文化的意義跟西方剛好相反,中國的龍是代表吉祥、福氣、高貴、尊榮等等(圖1)。可是來華宣教士在沒有深入考慮“龍”在中華文化下的意義,只覺得是跟源語類似的怪獸,就採用作為英文“dragon”對等詞翻譯。這種在忽略文化考慮下採用的詞,結果醖釀華人信徒身份危機,實屬不幸。



 

下面再以圖來說明一下這個身份危機。這問題源於兩個價值系統的碰撞。首先作為基督徒,你不可能是魔鬼的兒女(約壹3:10),而龍在啓示録已經說明它代表魔鬼(圖2),所以華人信徒不能是龍的後代,兩者身份對立;另外,華人是龍的傳人,不然就是非華人(圖3)。假如兩個系統要合拼,就出現身份矛盾現象(圖4)。



從圖4清楚看到這個矛盾,假如信徒是華人,他們就不是龍的傳人,變成非華人,因為按中文聖經來解讀,龍的傳人就是魔鬼的兒女。但事實上他們是華人,是與生俱來就是的身份,怎麽可能不是呢?難道真的在身份上要二選一嗎?不能兩者兼備嗎?


要兩者兼備就先要理解聖經裡的“龍”。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說聖經“中文「龍」來自Tanniyn,有28次;有時譯為「力威亞探」(來自修訂本譯法,Leviathan,和合本則譯作「鱷魚」,伯三8;賽廿七1);也有譯作「拉哈伯」(Rehab,伯九13;詩八十九10);更有譯作「大魚」(Sea Monster,伯七12;賽五十一9)。[1]顯然的,聖經的“drakon”並非西方的龍,也非東方的龍,是舊約已有,是魔鬼撒旦化身的怪獸。既然是這樣,華人信徒身份危機只要修正中文翻譯,問題就可迎刃而解。但情況又好像不是這樣,按目前比較通用的中文翻譯本,除了《環球聖經譯本》外,其他中文翻譯本都還沒有修正這錯誤,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錯誤繼續,為何各中文翻譯本不修訂呢?相信只有各聖經出版機構能解釋(參圖5)。

 

 

和合本修訂版

環球聖經譯本

現代中文譯本2019

新漢語聖經

當代聖經

中文聖經標準

中文Net

啓示録12:9

大龍

大魔蛇

大戾龍

大龍

巨龍

巨龍

大龍

 

(圖5:不同中文翻譯本的翻譯)

 

從上面的討論,大家就知道譯經往往不能只關注于找到譯入語的對應詞,應當注意對應詞本身所含的文化意義是不是跟源語文化意義對等,假如不一致,那詞如何的好也要小心採用,不然後果就像中文的“龍”一樣,代代華人信徒受影響,後果非常嚴重。

 

 

沈老師 2021

 



[1] 參胡志偉:《華人教會的恐「龍」文化》,《真證傳播》網頁,http://isir.gnci.org.hk/mcontent.php?id=1744  28-5-2021擷取。


[1] Robert Priest, (2021,Jan17)“The Chinese Dragon (Long):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Bible Translation on Chinese Christian Identity and Theology”. https://muse.ai/v/a9w63F7-The-Chinese-Dragon-Long-Considering-the-Impact-of-Bible-Translation-on-Chinese-Christian-Identity-and-Theology [video] 28-5-2021撷取

神叫什麽名?

20 年前在檢查翻譯的時候,有民族翻譯員問,傳統使用 英語拼音 的“ Jehovah ”需要改為“ Yahweh ”嗎?我說如果改了就跟你們國家語言的翻譯本不同,也跟周邊民族譯本不一樣,你們不怕其他教會說你們是異端,也是可以考慮改動的。結果他們保持原來的稱呼。   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