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ne 30, 2022

再思關鍵詞


聖經不少關鍵詞,就是含豐富意思的聖經常用詞,這些詞如果翻譯恰當,讀者或者聽眾一聽就明白意思。比如中文“方舟”,原文“teba”是個長方形的盒子,那麼怎麼表達這盒子不單在水上漂浮,也能載人和貨物呢?聰明的翻譯員將“方”佩上“舟”就是一個不錯的搭配翻譯。相信當年聖經翻譯員花上不少時間想出這麼好的詞。假如關鍵詞翻譯稍有偏差,那麼影響就不是一代人了。比如“先知”,原文是“nabi”,中文翻譯為“先知”,讓人一聽就感覺這人有預先知道未來的本領。不過按聖經詞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解釋,“nabi”基本意思是“神的代言人”,即神通過人來說話,內容可以是過去的、現在的,也可以是未來的事,重點不是這人的本領。假如翻譯給人感覺是“未卜先知的人”就跟原來意思有偏差了。

 

在東亞的少數民族,他們在翻譯聖經的時候也常常使用中文聖經作參考。有次我幫忙檢查利未記的時候,內容有不少關於祭祀。一天翻譯員問我“贖罪祭”這詞是不是中文翻譯有錯?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會這樣說呢!翻譯員說:我們理解“贖回”是指人們用錢或者其他東西,將抵押在別人那裡的東西要回來,這叫贖回。但假如我們跟從中文翻譯為“贖罪”,那麼意思就是將放在別人那裡的罪要回來。誰會這麼笨要花代價將罪買回來?翻譯員雖然不是漢人,但他對“贖”這詞的理解是不錯的,這詞根本確實有從抵押中贖回來的含義。按照網上《漢典》[1]的解釋:這詞除了有“換回抵押品”,如“贖金”這意思外,還有“行動抵銷、彌補罪過”如“立功贖罪”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用第二個意思理解,中文表達不再是“贖+X”,而是像“立功贖罪”般,要多加內容才能將意思清楚表達。後來我跟民族翻譯隊決定用“讓人無罪的祭”這意思來翻譯他們的聖經。

 

同樣的問題,中文聖經“贖罪”和“贖罪祭”,這兩個相關的關鍵詞,裡面的“贖”是什麼意思呢?翻譯為“贖罪”準確嗎?原來中文“贖罪”是從希伯來文“kpr”翻譯的,The Brown-Driver-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指出這詞含“遮蓋”、“平息”,“安撫”等,卻沒有抵押贖回的含義。假如中文聖經的理解不是“抵押贖回”,是“彌補罪過”這方向,那麼翻譯就不能採用“贖+X”這種表達,另外在詞的內容上要增加意思,不然讀者自然會誤解為“抵押贖回”的概念。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假如聖經作者要表達“贖回”,希伯來文有“gaal”和“koper”可用,但聖經作者都沒有採用,可見作者想表達的並非這方面。假如接受聖經這詞沒有“贖回”含義,我們卻翻譯為“贖罪”和“贖罪祭”就產生誤導,也許應該像《呂》翻譯為“除罪禮[2]”、“解罪祭[3]”,又或者“平息罪的祭”都是比較可取,也是準確的。

 

關鍵詞是翻譯的挑戰,不一定一次就能定好,好的詞有時候還要經過慢長歲月,徹夜不眠,不少禱告後的結果。一經定下來的關鍵詞,影響是無窮的,無邊際的,也不輕易可以改變。

 

沈老師 2022



[2] 1:4《吕》

[3] 4:3《吕》

 

Sunday, May 30, 2021

龍的傳人是魔鬼後人?

 

不少華人基督徒談龍色變,因為他們認為聖經啓示録129所提到的“龍”是魔鬼,是敵基督,所以華人信主成了基督徒,那麽就不能是龍的傳人。更甚的是有些教會要求信徒將家裡有着龍圖案的物品,不論貴賤,通通都要拿出來毀掉。難怪有人說信耶穌的華人忘本,拋棄了幾千年的華夏文化。為了這個身份問題,其實早有不同教會領袖作出解釋,本文就不再重複,只希望透過翻譯和文化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。

    對於翻譯與文化,特別是中文“龍”的翻譯,Robert Priest“The Chinese Dragon (Long):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Bible Translation on Chinese Christian Identity and Theology”說得最為清楚[1] 。本文重點分享一下Priest的看法,好讓讀者明白每個詞在其語言都含獨特的文化意義,這意義可能在別種語言是沒有的、不同的,甚至是相反的。假如沒有搞清楚一個詞背後所含的意義就採用翻譯,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。

 “龍”只出現在聖經啓示録(12,13,16,20),但這詞在東方和西方的世界都能找到,可所含的意義卻完全不同,也是這種不同,產生了理解的歧義。西方世界的龍是條巨大像蜥蜴的怪獸,有着蝙蝠般的翅膀,口吐火焰,是代表死亡和黑暗。當西方宣教士像馬禮遜等來華翻譯中文聖經時,他們其中參照《英王欽定本》來翻譯,而《英王欽定本》在啓示録將希臘文“drakon”翻譯為英文“dragon”。對於英文“dragon”,帶着西方文化背景的宣教士,除了知道“龍”具有上面提到的特徵外,更重要的是西方理解的龍最後必然被一位英雄好漢殺死,呈現出一副最後勝利的圖像。對於馬禮遜等人,這位殺龍英雄當然就是耶穌。這個文化圖像也正好配合以賽亞先知所說“到那日,耶和華必用他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,刑罰鱷魚就是那曲行的蛇,並殺海中的大魚”(賽27:1)。當來華宣教士發現中國民間也有“龍”,像西方的一條會飛天,身體像蛇的大怪獸,他們覺得這“龍”正好用來翻譯“dragon”。

 但“龍”在中國文化的意義跟西方剛好相反,中國的龍是代表吉祥、福氣、高貴、尊榮等等(圖1)。可是來華宣教士在沒有深入考慮“龍”在中華文化下的意義,只覺得是跟源語類似的怪獸,就採用作為英文“dragon”對等詞翻譯。這種在忽略文化考慮下採用的詞,結果醖釀華人信徒身份危機,實屬不幸。



 

下面再以圖來說明一下這個身份危機。這問題源於兩個價值系統的碰撞。首先作為基督徒,你不可能是魔鬼的兒女(約壹3:10),而龍在啓示録已經說明它代表魔鬼(圖2),所以華人信徒不能是龍的後代,兩者身份對立;另外,華人是龍的傳人,不然就是非華人(圖3)。假如兩個系統要合拼,就出現身份矛盾現象(圖4)。



從圖4清楚看到這個矛盾,假如信徒是華人,他們就不是龍的傳人,變成非華人,因為按中文聖經來解讀,龍的傳人就是魔鬼的兒女。但事實上他們是華人,是與生俱來就是的身份,怎麽可能不是呢?難道真的在身份上要二選一嗎?不能兩者兼備嗎?


要兩者兼備就先要理解聖經裡的“龍”。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說聖經“中文「龍」來自Tanniyn,有28次;有時譯為「力威亞探」(來自修訂本譯法,Leviathan,和合本則譯作「鱷魚」,伯三8;賽廿七1);也有譯作「拉哈伯」(Rehab,伯九13;詩八十九10);更有譯作「大魚」(Sea Monster,伯七12;賽五十一9)。[1]顯然的,聖經的“drakon”並非西方的龍,也非東方的龍,是舊約已有,是魔鬼撒旦化身的怪獸。既然是這樣,華人信徒身份危機只要修正中文翻譯,問題就可迎刃而解。但情況又好像不是這樣,按目前比較通用的中文翻譯本,除了《環球聖經譯本》外,其他中文翻譯本都還沒有修正這錯誤,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錯誤繼續,為何各中文翻譯本不修訂呢?相信只有各聖經出版機構能解釋(參圖5)。

 

 

和合本修訂版

環球聖經譯本

現代中文譯本2019

新漢語聖經

當代聖經

中文聖經標準

中文Net

啓示録12:9

大龍

大魔蛇

大戾龍

大龍

巨龍

巨龍

大龍

 

(圖5:不同中文翻譯本的翻譯)

 

從上面的討論,大家就知道譯經往往不能只關注于找到譯入語的對應詞,應當注意對應詞本身所含的文化意義是不是跟源語文化意義對等,假如不一致,那詞如何的好也要小心採用,不然後果就像中文的“龍”一樣,代代華人信徒受影響,後果非常嚴重。

 

 

沈老師 2021

 



[1] 參胡志偉:《華人教會的恐「龍」文化》,《真證傳播》網頁,http://isir.gnci.org.hk/mcontent.php?id=1744  28-5-2021擷取。


[1] Robert Priest, (2021,Jan17)“The Chinese Dragon (Long):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Bible Translation on Chinese Christian Identity and Theology”. https://muse.ai/v/a9w63F7-The-Chinese-Dragon-Long-Considering-the-Impact-of-Bible-Translation-on-Chinese-Christian-Identity-and-Theology [video] 28-5-2021撷取

神叫什麽名?

20 年前在檢查翻譯的時候,有民族翻譯員問,傳統使用 英語拼音 的“ Jehovah ”需要改為“ Yahweh ”嗎?我說如果改了就跟你們國家語言的翻譯本不同,也跟周邊民族譯本不一樣,你們不怕其他教會說你們是異端,也是可以考慮改動的。結果他們保持原來的稱呼。   環...